本报讯 (平阳分社记者 娜娜) 在民办学校任教的陈某某因违背承诺被解聘,一家中介违背诚信乱审价被列入黑名单……走进平阳,由社会组织“党建+”引发的一股红色旋风,正不断规范社会组织运行,为社会服务提质增效。
日前,记者了解到,平阳县共有550家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,这些社会组织曾因规模小、分布散、发展不均等情况而影响社会服务质量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?当地想到了让社会组织党建来发挥引领作用。
去年起,平阳县分类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,通过“党建+”工作机制,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。
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,平阳县将社会组织分为中介组织、社会团体、民办机构和在外商会四类,采取单独组建、联合组建和行业统建等方式灵活组建党组织。目前,平阳全县组建各类社会组织党组织232个,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。
那么如何以党建工作规范社会组织运行?平阳县探索“党建+”工作机制,激发社会组织党组织实效作用。
“为保障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实效,平阳还探索了一系列倒逼机制。”平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,社会组织党建已纳入平阳“互学互比”活动,与乡镇干部年度考核挂钩。同时,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好不好,也关系到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评先评优等。